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水平持續提升。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07年的9.6萬件增長到2017年的135.6萬件,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07年的0.6件增長至2017年的9.8件;有效注冊商標量從2007年的235.3萬增長至2017年的1492萬件;全國著作權登記量由2007年的13.8萬件達到2017年的274.8萬件;我國農業和林業植物新品種權授權總量從2007年的1616件增長至2017年的11039件;2008年至2017年我國共認定地理標志產品7501件;全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發證數量從2007年的345件增長至2017年的2572件。
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質量穩步提升,在信息通訊、航空航天、高鐵、核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從2007年5455件增長到2017年5.1萬件,躍居全球第二;馬德里商標累計有效注冊量從2007年的7135件增長到2016年的2.2萬件。
十年來,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2014年年底,北京、上海、廣東3家知識產權法院依次成立。從2017年年初到2018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在各地中級人民法院內部設立了多個跨地域管轄的知識產權專門法庭,包括武漢、成都、南京、蘇州、合肥、福州、杭州、寧波、濟南、青島、天津、鄭州、長沙、西安。
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日益凸顯。專利權質押融資額由2009年的74.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720億元;2008年至2017年,商標質押貸款金額由51.19億元提高到369億元;“十二五”時期,我國著作權質權登記總數為2598件,質押融資總額達136.48億元。
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我國已與全球6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合作協議,與50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系;積極推進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機構合作機制;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我國簽署《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國將努力培育更多高價值核心專利、版權精品、知名品牌,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的轉變。”申長雨說。